红色讲堂·新青年心向党 | 立德树人担使命,砥砺奋进谋新篇——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并对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作出战略部署。新征程上,要牢牢把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教育的根本问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人才支撑。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我们肩负重任,必须全面贯彻全会精神,坚持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结合,完善立德树人机制,力求将“立德树人”这一理念融入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全方位,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完善立德树人机制,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坚持立德树人,就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青少年时期是人的一生中养成科学思维方法、提高科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时期,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时期,要发挥思政课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主阵地作用,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引导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推动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根据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设计各学段的课程目标和内容,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之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教育最终是要为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发展造就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只有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成才观、教育观,从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发展出发,才能更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更多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实习实践活动等方面的协同联动,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能力,培养高尚品德,扭转“唯分数”、“唯升学”等不良倾向,以形成科学的人才观、成才观和教育观。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坚持将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找准加强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和师德师风建设的着力点,坚持示范引领与警示教育相结合,严格思想政治和师德考察,强化结果运用,将师德师风建设要求贯穿教师管理全过程。要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将师德师风建设视为提升教育质量、培养优秀人才的关键所在。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常抓不懈,推动师德师风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
总之要继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不断深化教育改革,不断探索和实践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砥砺奋进启新程,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为新时代的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END